继2009年暴躁的《预言家》之后,雅克·欧迪亚带着他个人风格极为明显的《锈与骨》回到了熟悉他的观众面前。这位戛纳的宠儿在电影节上与韦斯·安德森、麦克尔·哈内克等业界同僚一番争奇斗艳,虽然谈不上赢得盆满钵满,却不出意外地得到了媒体和票房的一致赞誉。法国本土上映一周即登上票房宝座,直到今日,巴黎、里昂不少影院,该片仍旧在“热映”中。
《锈与骨》不是爱情片,尽管故事发生在一男一女之间。《锈与骨》也不是励志片,尽管女主角在故事的伊始因一次事故失去了双腿,从此人生灰暗,几欲自尽。“锈”与“骨”,让人联想到挫折与支撑,而法语中的“骨头”一词(l’os)同样有“困难”的转义。正如雅克·欧迪亚在一次访谈中说的,他试图用他略带粗粝,却仍旧不失诗意的镜头语言,讲述两段处于危机中的人生,以及它们在命运交叉点中的相遇。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一双越走越快的脚,好像不想停下,也不知道能够在哪里停下。这是阿里的脚,一位零余人,没有固定的工作,没有温馨的家庭,带着才见面不久的小儿子,一路疾行,来到法国南部投奔日渐疏离的姐姐,寻找生活的出路。颠簸的路面,隐约飘忽的阳光,还有孩童闪烁的眼睛,预示着一段摇摇欲坠甚至早已锈迹斑斑的生活。他靠打黑拳为生,用性命换取苟活的可能。斯蒂芬妮是训鲸师,充满着欲望和野性。然而一次表演中的事故让她面临着被双腿截肢的厄运,她无法再向正常人那般生活。他们曾将在一家迪厅里偶遇,事故后,心灰意冷的斯蒂芬妮拨通了阿里的电话。要是在好莱坞电影中,这样的情景设置自然会引向罗曼蒂克催人泪下的叙事路径:他和她相遇相知,相互鼓励,最后是两人的振作与圆满。他们获得了爱情,同是天涯沦落人般的皆大欢喜。
好在,雅克·欧迪亚自始至终都把控着影片情绪的发展,他试图处理男女主角身上显而易见的矛盾:肢体的健全与残疾,生活的稳定与残破,男人与女人,愤怒与绝望,欲望与克制……当斯蒂芬妮通过电话告诉阿里自己的不幸时,正在值夜班的阿里语气平淡:“恩是的,我已经在电视新闻里听说你的事了。”他以一个临时伴侣的身份出现在她最为心灰意冷的日子里,海滨畅游,交换心事,带着她走进自己的家庭,但是,强大的惯性左右着他,使他依然我行我素地不负责任,并没有因为她的出现而产生改变。雅克·欧迪亚冷静而写实地刻画着他的原始冲动,也隐约透露着他男性躯体中深刻而复杂的一面。因为和姐姐一家的决裂,他负气远走,在冰封的斯特拉斯堡销声匿迹。然而,小儿子意外掉落冰窟,奄奄一息的生命突然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令人窒息的恐惧感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也使他意识到,支离破碎的生活需要缝合。
“人类的手掌有二十七块骨头,如果你断了一条腿,断了一只手,当它开始愈合时,钙质会让骨头重新长出来,它会变得更加强壮。但如果你的手掌碎裂,那骨头就永远也长不齐全了。在每一场战役前,都要记住这一点。你要小心翼翼,但在某个瞬间,疼痛会回来,就像针刺,就像碎玻璃……”影片最后的喃喃自语,充满着未解的深意。平和的阿里和斯蒂芬妮重新出现,迎接人生的转折。镜头在一扇旋转门后窥视着温馨喜悦的一幕,而我们却无从得知,已经破碎过一次的骨头,即便愈合如新,是否会永远如此这般坚不可摧。
201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