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了几部日本小说和这部大热的《昼颜》,发现无论是东野圭吾、三岛由纪夫还是村上春树的小说里,都出现女性被严重物化的情形。这部剧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是一部“日本女性对主妇命运的挣扎”的革命血泪史。
说实话对日本文化接受度不是很高,在看日本文学的时候也总是有些不适。所以感觉第一集里利佳子要北野老师从了她们的那段,简直是失心疯,沙河和北野的反应也都太温和了,换做在我天朝,说出这样的话真的是疯了吧。只能心里默叹“日本人果然好BT...”总之一开始我对利佳子的言行以及她与沙河、北野的对比反差完全无所适从,一方言语直白惊世骇俗,另一方谦恭内敛一本正经。这种非常矛盾的冲突感,贯穿我为数不多的对日本文学和影视作品观赏的始终。然而随着剧情慢慢推进越觉得,好像完全能理解她们的感受呢,要是我可能也会这样做吧。我就这样交出了三观,像利佳子说的那样“成了共犯=。=”抛去不同社会环境造成的群体无意识,不论日本女性还是所有女人乃至整个人类,在情感需求方面都是极其类似的,那就是希望被作为女人/男人来欣赏和对待。然而在日本,这点对女性来说有些困难,有一篇非常现实的讨论男女平等问题的知乎文章:
日本是否是发达国家中性别平等最落后的?http://www.zhihu.com/question/28095352
日本社会体系的成熟度和完整性较高,从法律制度上对女性权益和平等都是非常重视甚至是保护的。但是日本长期以来占据主流的“男性工作,女性持家”的家庭分工,让大多数日本公司在具体操作时,不可能像法律规定的那样真正做到男女平等,即女性不可能得到跟男性一样的重点培养、升职和薪资待遇。虽然这种现状随着劳动人口的减少有所好转,可以期待日本女性在工作领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低薪资确实导致女性更倾向选择为物质丰厚的男性做主妇,这又降低了女性的职场竞争力,此两者就这样恶性循环。
女性在家庭中因为经济的依附地位,很难强调个人权利,男性也可以义正言辞的要求女人要温柔贤惠处处顺从。所以作为日本妹子,从小就要修炼演技,学习各种讨好男性的技巧,终极目标就是食下一颗男权社会的定心丸:嫁给高富帅保证衣食无忧。也难怪会存在“女性只有婚后才能开展真正的恋爱”的想法了。
其实女性被物化伤害的只是女性的自由么?一个社会的价值观越是多元化,越是能满足不同取向的人类需求,公民也就越觉得幸福和自由。相反的,造成女性被物化的男权社会中,男性虽然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但权力越大责任越重。在这样的社会中“是男人就该多赚钱养家”成了很多底层男性的心理枷锁,在社会心理层面,男性在选择做家庭主夫方面,也完全没有被社会文化接受。这就导致很多男性宁愿选择不结婚来逃避可能的生活压力。所以从豆瓣友邻处看到的一段话说得好“争取女权并不是场与男权一较高下的战争,而是以更公平的方式分配社会资源,并且倡导女性通过自身努力在社会中争取一席之地,摆脱性别结构的压迫,得以自由展示她先天具有的力量。另外也可使男性从性别结构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获得更多的自由。”
p.s 貌似不止本部剧中未成年人是处在道德制高点上的神奇生物。利佳子大女儿真菜和不羁少年木下总能说出让大人汗颜的真话和道理。真菜在爸爸使唤生病的妈妈时充当了正义代言人,直斥爸爸把妈妈当佣人的事实;在察觉到妈妈出轨后对妈妈表示出完全是审判的态度;最后在爸爸利诱画家的时候指责画家的犹豫是对妈妈的背叛,并批评爸爸的卑鄙。这都显示了小孩子非黑即白的强烈正义感和道德观。木下同学虽然暴躁不羁,但对待老师的错误一样抓住不放,说出“要是有了孩子就更不要做这样的错事,会让孩子更痛苦”这样让北野无法解释和反驳的话。点明了日剧或者说日本社会的一个特点:人在小的时候就已经在懂道理了,但长大后却开始犯浑。其实不是大人不懂道理,而是在各种社会问题,各种竞争抉择,各种诱惑面前没法坚持一直做对的事情,因为那样真的 太 难 了。就像那句话说的“明明懂得很多大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