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我,奥斯卡和金棕榈到底哪个分量更重?我的答案毫无疑问是后者,除了奖项设置和参与范围的不同外,我认为俩者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戛纳由于是法国人创办的电影节,所以口味自然偏向艺术,也就是说金棕榈很看重影片的风格,而美国人更加偏向于那种发扬本国传统文化的影片,更多是“美国式的和谐”。下面从横向和纵向举俩个最典型的例子:
艺术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如果有人问我,奥斯卡和金棕榈到底哪个分量更重?我的答案毫无疑问是后者,除了奖项设置和参与范围的不同外,我认为俩者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戛纳由于是法国人创办的电影节,所以口味自然偏向艺术,也就是说金棕榈很看重影片的风格,而美国人更加偏向于那种发扬本国传统文化的影片,更多是“美国式的和谐”。下面从横向和纵向举俩个最典型的例子:
尽管电影诞生已有百年之久,手提摄影被运用到整部影片之中似乎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来自比利时某电影学院的几个学生的“人咬狗”,手提加黑白摄影,典型的实验风格小成本影片,却因为影片中独具一格的喜剧表演和浓厚的黑色幽默而震惊世界影坛。99年,同样来自比利时的一对姓达内的兄弟凭借他们的手提摄影作品“罗塞塔”拿下了金棕榈大奖,在05年再次凭借同一风格作品“孩子”问鼎戛纳,这一现象不仅让人深思:究竟是什么东西让这俩部看上去如此普通的电影如此充满魔力?
不去电影院 (长春)
女 天蝎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