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沦
《母狗》 La Chienne 年代:1931年 / 国家:法国 / 导演:让·雷诺阿 / 主演:米切尔·西芒、加涅·马瑞斯
众所周知,让·雷诺阿是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而1931年的《母狗》就是这种风格的开山之作。我们不妨把它分成两个部分来理解,一部分是“诗意”。雷诺阿大量运用长镜头和景深镜头,将现实通过唯美的形式感传达出来,这一点被后来的奥森·威尔斯和安德烈·巴赞大为赞赏。比如在勒格朗作画时,窗框就像一个取景框,可以看到对门邻居的生活,还能传来钢琴声和孩子的玩耍声,而勒格朗的老婆则在这边抱怨他不为家里赚钱,一组鲜明的对比就在这一个镜头里完成。
另一个部分就是“现实主义”。影片里的人物都是社会上的堕落分子。吕斯内小姐和安德烈·柯凡在一起同居,但一个是妓女,一个是皮条客,柯凡让吕斯内赢得老头勒格朗的好感,不久她就成了勒格朗的小三,但柯凡的目的其实是让吕斯内从勒格朗身上搜刮油水。等到事情败露,勒格朗杀死了他深爱的这个女人,而柯凡则被法院当成凶手被判处死刑。这些角色尽管或处心积虑或身不由己地成为某种程度上的被害者,但却反映出那个道德滑坡的时代已然底线崩塌,生存其中的人们只能沉沦下去。就像乔治·萨杜尔所说,让·雷诺阿的个人哲学是“具有某种普遍性,超越了社会和政治理想限制,肯定了人类之爱以及快乐和游戏之至高无上的关怀。”
亮点1
第68分钟,勒格朗杀死吕斯内小姐的情节,先是在两人的纠缠和床上那把刀子的特写之间来回切换,然后画面切到公寓楼下在街边唱歌的人们,镜头逐渐往上移,移到公寓楼,再穿过阳台向里面推进,勒格朗正在亲吻已经死去的吕斯内的手,枕头上血迹斑斑。这组凶杀镜头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进行,通过含蓄而有诗意的镜头组合,淡化了凶杀的残忍,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黑色美学。
亮点2
第89分钟,失去工作和家庭的勒格朗流落街头,这时一个贵客正在往车上装载新入手的画,但忙于乞讨的勒格朗并没有发觉那幅画其实是他作的自画像。这是个莫大的讽刺,那幅画随车离去,画中的自己在盯着他,消失在城市中。一个人的精神就这样离开驱壳而去。
加我微信jingyuri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