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对国产电影有一点点失望,所以,我对国内导演的作品暂时没有罗列。从内心而讲,《天注定》和《无人区》或许值得期待。不过,我也不后悔没有把他们罗列进来,因为贾樟柯所讲的故事,大致没有脱离记录当下的范畴;宁浩的种种尝试或者转型,都在试图证明自己不仅仅只会拍喜剧,而是想玩黑色幽默。
继续来讲剩下的5部,它们分别是《断线人生》、《编舟记》、《疯狂原始人》、《圣经故事》和《黑镜2》。
6、《断线人生》
这是一部印度电影。对于印度电影的关注起源于那部《三傻大闹宝莱坞》。而本片也是改编自同一个作家的小说,而且同样是讲三个男人之间的故事。
从电影语言上来讲,本片十分精致。画面、剪辑、音乐十分抢眼。特别是回忆部分,整部影片呈现出暖色,象征意义十分明显。另外,男主角很多画面都采用逆光拍摄,也算是一种凸显主角的光线技巧。由于故事中加入体育元素,虽然是三位帅哥,但这部影片更适合男性观众,从中可以察觉到一丝满满的正能量。从这一点上,影片很容易打动人。
影片也有不足,比如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有点脱节,特别是宗教冲突的加入,虽然还算流畅,但总体上有点突兀。但给人的冲击感还是蛮强的。这种带有历史感的叙事方式,越来越受到一些电影人的青睐。这也说明,人都有怀旧情绪,这与国籍无关。
接下来就很容易拿印度电影和国产电影比较,然后摆出一付为什么咱们拍不出这样的电影的感慨。其实,作为外来的电影,我们看到的绝大部分都是精品。就如我们出口的电影,都是中等之上的。因此,从这种层面上,我觉得仅凭几部影片来对比是没有意义的。除非,我们一年能看50部以上的印度电影,只有样本数量够多,我们才有客观的评价。
【延伸评说】今年看了几部印度电影,他们也是向好莱坞靠近的。我印象较深的《无相劫》、《生死竞赛2》和《金奈快车》,虽然有歌舞,但电影本身的制作水平还是值得肯定的。虽然《无相劫》在网上的评分有点逆天,会给我们观影带来一些困扰,但如果拿几部2013年出彩的国产影片进行比较,我还真不到选那几部国产电影去打擂台?
7、《编舟记》
这是一部日本电影。在那本描写日本国民性格的《菊与剑》中,作者说日本人好战而祥和,黩武而好美,傲慢而尚礼,呆板而善变,驯服而倔强,忠贞而叛逆,勇敢而懦弱,保守而喜新。这样一组反义词体现出日本人的矛盾之处。因此,我们在日本电影中,经常看到类似的画面或场景。当然,日本还有一种文化,那就是匠人文化。
何为匠人文化?这与日本的历史有关,在幕府时代,日本人对拥有特殊技能的人特别推崇,通常尊称为“匠人”。这些人具备一流的手艺和技术,同时也招徒传承,老百姓以此为荣。渐渐地,这种文化深入生活当中,成为一种潜在的精神支柱。
选这部影片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一部没有明显戏剧冲突的电影,所有的故事缓缓展开,在编撰辞典的过程中,他们的生活一一打开。其实,很多事不一定非要惊天动地就是完美,能在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上坚持下去,便是一种无人企及的成功。
最后想说一句,看这样的电影,绝对要心静,否则绝不会有感触。
【延伸评说】没有选此片之前。我在犹豫是选《起风了》还是《言叶之庭》。其实不论宫崎骏还是新海诚,他们的身上都体现出匠人文化。宫崎骏曾说:“当我决定成为一个动画师时,我决心绝对不抄袭任何人。”或许因为这个缘故,他为打开了梦想的翅膀。相对于老一辈的手绘为主,新海诚的电脑绘制带来的视觉冲击让人无法忘怀,加上对现代人情感的精妙捕捉,他的作品值得我们期待。
8、《疯狂原始人》
这是一部动画片。为什么选择它?是因为它是一个典型的好莱坞剧本。
整部电影时长90分钟。按照三段式来划分,大致可以看出整个故事的脉络。第1个30分钟主要介绍咕噜一家的家庭成员及性格特点,同时交代故事的背景,以及面临的危险,为后面全家去冒险做铺垫;第2个30分钟,主要冒险的过程,同时由于男主角的加入,为咕噜一家带来影响。最典型的就是瓜哥与盖之间的冲突,并在第2段结束时迎来矛盾的大爆发;第3个30分钟,首先是化解瓜哥与盖的矛盾,然后是全家人同心协力共度难关,最后大团圆。
回头再看故事,其实很简单。一个叛逆的女儿与一个顽固的父亲之间的“争斗”,期间还引入未来女婿的种种“挑衅”,这其实就是一部我们国产的家庭剧,无论是婆婆战儿媳,还是岳父斗女婿,这期间本身就有很多的笑点。只不过,老美把他们做成动画,并放到远古时代。这一创新,变得老少皆宜。而且大多数人都能从中找到泪点。
总而言之,好莱坞的类型片就足够我们学好几年的。反思一下,主要是我们太浮躁,没有耐心,所以总想搞捷径。结果,什么都没有沉淀,更别说创新了。
【延伸评说】我觉得这部动画片比今年的那些科幻大片都有感觉。比如《钢铁侠》、《环太平洋》、《超人》、《星际迷航》等,这些靠视觉堆砌起来的大片,也就是快餐食品。当我们想咀嚼一下或者反刍一下时,才发现,啥东西都没有留下。而当我们想学习他们时,才发现,我们的工业体系比人家差得远,就算是做,也是形似而神不似,弄不好,就如邯郸学步的少年,最后只有爬着回家。
9、《圣经故事》
这是一部美剧。选择它的理由很简单。就如外国人想了解中国文化,多半从孔子入手一样。我想了解整个西方文化的根基,那么只有从圣经入手。另外,读文字版肯定不如影像版来的直接。
摘抄以前的一段话:
透过电视剧,我知道了摩西、约书亚、大卫、耶稣的那些经典故事,也逐渐明白圣经对于欧美人的影响力是如何来的。贯穿整个剧集,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每一次文明的开始,都是伴随着血腥和暴力。还是那句话,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对于文明而言是恒古不变的。只是在耶稣这里,他利用“爱”来消解这世间的一切罪恶。可是,我们也知道,耶稣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三天后复活的。
由于我没有读完《圣经》,因此无法给出文字与影像之间的差别。在我看来,历史所沉淀下来的这些东西大多深入到我们的骨髓中,因此我们很难超越它。所以,不管我们信不信耶稣,在每个人心中其实都应该有个信仰。这会让我们的心灵在某一时刻得到平静。
【延伸评说】今年看了《穹顶之下》、《权力的游戏》、《纸牌屋》几部美剧。总体上感觉老外的编剧水平比较稳定,虽然在观影过程中我们熟知他们的一些技巧,但还是忍不住去看。相比于国内电视剧的雷人和狗血,我们庆幸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因为,你可以走你的阳关道,我可以过我的独木桥。
10、《黑镜2》
这是一部英剧,而且是第二季,共有三集。只要看过这部剧集,你多半会闭上双眼,沉浸其中,似乎想寻找到一个答案,给自己的心灵一个交代。
《马上回来》:如果你从事互联网工作,那么这个故事的背后,或许有很大的商机。如果你是普通人,那么我可以这么说。当我们的文字或语音以数字的形式被保存下来,如果有一天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此时有一个超强的服务器可以通过我们留下来的只言片语而还原一个“真实”的自己,并且让这个“虚拟的人”延续我们的情感。那么你对这样的技术是心存欣喜还是心存恐惧。如果更进一步,这个“虚拟的人”其实是没有生命的(传统意义上)。只是,活着的人会觉得我们一直存在。对于此片中的情景,我想在我的有生之年,技术的进步会让它变为现实。
《白熊》:剪辑很出彩,短短的40分钟都能玩出这样的技巧,而且和故事贴合的如此完美。如果此片拉长一点,必定是一部出彩的科幻片。回头来说故事背后的含义。本集的主题应该是面对杀人犯,我们如何来行使自己的正义。如果真的像故事里说的那样,我们参与其中,享受这种游戏带给我们的一种快感,并通过不断的洗去记忆来折磨杀人犯,这种行经,似乎让我们看起来更像一个杀人犯。
《沃尔多一刻》:一个虚拟的玩偶所引起的轰动超出我们的想象。这大概是互联网带给我们最直观的冲击。我们其实更多是在看玩偶,而不是关注玩偶背后的那个人。如果背后的那个人真以为自己可以操作一切,他就会发现,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玩偶。
【延伸评说】相比于第一季,这一季的故事同样保持较高的水准。个人感觉第三个故事或许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无法给出更多的解读。像类似的剧集,偶尔来一个比较合适,如果经常看,多半会让人产生悲观情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