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Fxguide.Com
翻译:叶子
为了得到更多关于电影《变形金刚》的幕后制作花絮,我们想办法在洛杉矶直接采访了导演迈克尔·贝,剪辑师保罗·卢贝尔,格伦·斯坎特伯里,汤姆·穆东,助理剪辑师肯·布莱克维尔,工业光魔公司的视觉特效总监斯科特·法拉。
记者:为什么你的电影总是这么成功?
迈克尔·贝:我祖父说过,赚钱的唯一法子就是瞄准普罗大众。他经营砂洗牛仔裤。对我来说,《世界末日》讲的就是一个普通人拯救世界的故事。我的很多电影都是讲述英雄们的故事,或是英雄逐渐成长的故事。
记者:斯蒂文·斯皮尔伯格说,你是拍摄《变形金刚》最好的人选。他这话的意思是什么?
迈克尔·贝:我对视觉效果感觉非常敏锐。斯蒂文说过,我的摄像功力非常杰出,有好莱坞最棒的一双眼睛。和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坐在同一间房间里,讨论这出戏怎样,那出戏又该如何,真是非常棒的事。我喜欢和他交流想法。在剪辑室里,斯皮尔伯格淘气地在我腿上拍了一下。为什么?因为《变形金刚》惹得人童心大发。
记者:斯皮尔伯格早在派拉蒙公司收购梦工厂之前就着手准备《变形金刚》拍摄了,你是什么时候加入的?
迈克尔·贝:拍完《逃出克隆岛》后三周我就去了。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亲自给我打的电话,我说,我不知道……
记者: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打来电话,你说,你不知道……
迈克尔·贝:当时我手上有很多动作大片的拍摄邀约。我并不是变形金刚迷,变形金刚流行的时候我已经比较大了。孩之宝公司请我参加"变形金刚速成学习班",了解所有的人物以及他们的故事。在那儿我遇到了编剧。他们不打算给我看原剧本。其实我们有点抛弃那东西的意思。太孩子气了。我说我要拍的电影对孩子们很酷,对大人又很乐。斯皮尔伯格说得最好:"这部戏说的是有个男孩买了毕生第一部车,结果车子变成了外星机器人。"这就是我接受的理念。
记者:对你来拍《变形金刚》有一段时间负评满天飞,为什么?
迈克尔·贝:我和一位著名影评人共进午餐的时候问他,为什么我被骂得这么惨?他说:"你成名太早。培植名人的意义就是为了某天一下子把他砍翻。而且,我们也有点厌烦再围着杰瑞·布莱克海默(Jerry Bruckheimer)做文章了。"杰瑞的事教会我不用去管评论什么说。
记者:你的一天是怎样的?
迈克尔·贝:有些日子很好,有些则一团糟。我不是在房间里就是在游泳池,一般读些书。每逢工作的时候我去Santa Monica的工作室,那儿有我的公司白金沙丘。
记者:你是怎么制作动作场面的?
迈克尔·贝:我做动作镜头主要是靠抓住聚焦点,抓住事件节奏。比如车辆相互追逐场面,事件的节奏是怎样的?拍电影时我用模型来找感觉,把事件全过程在脑子里一幕幕回放。我不用故事板串戏,那东西很废柴,反正剧组里的人也不看。我一般在片场旁边用道具车讲戏。可能你会觉得有点傻。但我觉得非常重要,因为并不是每个剧组成员都机灵得能把自己那份工作做好。你得确保他们别砸锅。我把道具车画在纸上,跟他们说,你就在这里转弯,枪响的时候稍微表演一点动作,然后这里转,那里怎样怎样。用故事板得花老大力气来讲明白一幕戏,现场讲解更清晰。
记者:你喜欢拍电影么?
迈克尔·贝:我喜欢摄像机转动起来的感觉。演员表演时我先不拍,我要先看到他们的眼睛,摄像机要顾到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为了让剧组人员安心,我会把自己吊在危险的地方,然后告诉他们,看,这么做没事吧? 其实我最初的理想就是当一名摄像师……拍拍背景什么的,现在要我当摄像师我也能干好。
记者:那为什么你后来又成了导演?
迈克尔·贝:我拍了一些实验电影,我问自己:你真的想干摄像师一辈子么?你不会的,真的……拍得很差劲。
记者:你怎样让演员演出最好的效果?
迈克尔·贝:我和演员打交道的经历相当长。我喜欢用有灵性的演员,我的一大本事就是在拍摄现场弄点笑声出来。我希望演员能跟着我的指挥棒跳舞。有时我也会把现场弄得非常严肃,人人脸上都很紧张。
记者:你是怎么让幽默感帮你工作的?
迈克尔·贝:我也不知道。那种东西能理解就是能理解,不能就是不能。你得掌握好时机。讲笑话的时候不能太吵,还要给听众一个反映时间。汤姆(剪辑师汤姆·穆东)和我老为牛奶打架。我喜欢能随机应变的演员。尼古拉斯·凯奇在《勇闯夺命岛》里就相当棒。希安·拉博夫,奥温·威尔森,威尔·史密斯……他们都很聪明伶俐。还有马丁·劳伦斯。幽默有其内在的节奏,你得掌握好节奏。
记者:为什么《变形金刚》用了这么多剪辑师?
迈克尔·贝:因为这部片子成本大,制作场面大,而且时间短。必须得有一个制作团体来集思广益。汤姆·穆东最早加入,然后保罗·卢贝尔也来了,跟着格伦·斯坎特伯里到了。没有一位剪辑师能处理所有的镜头。保罗讲故事很棒,格伦的动作场面做得好,汤姆则把那些幽默场面弄得非常到位。我们常常一起研究镜头该如何剪辑。这么大的一部动作片,你肯定得时时返工以保证精益求精(他指的是要工业光魔公司反复处理视觉特效)。要想把电影作得又快又好,必须得有多位剪辑师参与。
记者:你希望剪辑师们怎样工作?
迈克尔·贝: 我的动作电影经常需要很多剪辑。一般一天要处理60-70组镜头,脑子里的每样事物都很重要。一切资源就是这么多,我们该怎么弄好它?我希望看到剪辑师们先有自己的想法,弄出自己的东西来。我的公司白金沙丘经常制作低成本电影,帮助年轻的电影人锻炼能力。看到剪辑师的成果之后,我们再讨论一到两个小时。我不喜欢看到断断续续的残章,我要东西流畅自然。
记者:作为一个电影制作人,你到底有多么亲历亲为?
迈克尔·贝:所有的事情我都一定要自己插手作一下看看,这样我才能知道怎么做出我想要的"那个"效果。最后的抉择由我决定。
记者:你对希望为你工作或者像你一样的新晋电影人有什么建议?
迈克尔·贝:这个行业的一个好起点是从做助理开始。罗杰·巴顿就原本是一名助理,在拍《绝地战警》的时候他就成了排名在第三位的剪辑师。吉米·梅也从助理开始,先在白金沙丘公司做事,很长一段时间都做些边边角角的打杂工作。如果我有什么大制作,我会让助理先尝试一下。白金沙丘做的电影都是些你决不会介绍给你母亲看的东西:《德州电锯杀人狂》,《鬼哭神嚎(The Amityville Horror)》,《搭车人(The Hitcher)》,2009年的《群鸟(The Birds)》。
记者:你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迈克尔·贝:我打算进入游戏行业,为此还收购了一家500名员工的公司数码国度(Digital Domain)。有时候我是天字第一号控制狂。杰瑞·布鲁克莱默教会我要和行业里顶尖人物在一起:近朱者赤。我的那班人马已经和我合作过许多年,一旦他们接受了我的脾气,工作起来就非常容易。
记者:能详细介绍一下数码国度的情况么?
迈克尔·贝:我买下了一家英国公司"百炼成钢"(Foundry)。我们把所有的软件都拿了过去,当然还需要再补充力量。我从工业光魔公司挖了些人过去。
记者:你经常会把工业光魔公司为你电影做特效的人挖过来么?
迈克尔·贝:他们中有一个是工业光魔公司的董事,另一个是他们公司的首席技术总监。他们把我的电影做得非常好。以后我有什么需要做的也会去找他们。不过我一般不会只依赖一家公司。
记者:那这些人走了之后,总体上来讲,他们现在做出的电影还和以前一样好么?
迈克尔·贝:现在他们做出的特效更加真实,虚拟效果就像真实发生的一样。看看七八十年代出生的那群年轻人吧。视觉特效完全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也许这个领域的竞争已经白热化了。观众见多识广。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创造了恐龙,现在他对我的电影拍手赞好。为什么?因为他从没见过这样的机器人。相对来说,想一个全新的故事可就太难了。
记者:你有没有自己特别想拍的电影?
迈克尔·贝:我有一部电影,《痛苦与收获》,类似《低俗小说》那种电影。我就是找不到时间来拍,他们总叫我拍大制作的动作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