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回复和留言我都会认真查看,只是不一定每个都回复。谢谢!
http://i.mtime.com/orangewater/
男 37岁 居住在:苏联
梦里不知身是客,晓来花中茵露寒。
访问量:680497
加入时间:2006年11月20日
最后登录:2017年09月12日
添加到我的订阅
RSS订阅
我住的青年旅舍这儿昨天晚上来了一个人,来的这位看起来风尘仆仆的朋友挺年轻,虽然带着眼镜,留有少许胡髭,但一看就是还很嫩的家伙。进来的时候他带了一个小笼子,过了一会儿大 家才知道原来是一对什么别种品种的小鸡--因为看起来像对小雏鸟,也许真是一对小雏鸟--看起来挺可怜的。进来以后,我也没怎么注意他,毕竟这也没什么好 注意的,无论是人在外碰到各种什么样的人,还是就那么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都没什么稀奇,可能这
...
前几天在网上无意中看到了一篇分析“中国的网速为什么这么慢”的文章(http://view.news.qq.com/a/20110713/000010.htm),其实也说不是无意,我早就对这个问题深有体会了。中国的很多技术硬件落后,大可以漫不经心地归结为一句话“历史原因”就过了,没有人会再仔细的问,那么“历史原因”又是什么?其实所有的历史原因不就是像今天的现在原因一样吗?那个当时原因,也就是因为那时
调度技术,不同于普通的群戏调度,完美的历史细节表现和织造。在这里的特点主要是镜头始终保持穿梭在历史现场,但是使画面和镜头的空间不形成权力性的中心视点,以散点削弱。因为格曼本身即完全完全地重视建造一个细节完美的历史时空,所以这种组织方法在这种总的风格策略下更加灵活自如,如虎添翼。我曾经想出了一个比喻,就是他的镜头在前进过程中碰到的每一个单独镜头或场景内的人物主角都是一个旋转木马,是一扎人。可以利用剪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正在举行西班牙-中国纪录片交流,有些还是很不错的。特别是一些当代的独立纪录片,恐怕很长时期不会有机会在商业影院放映。就近的人应该尽量去看看。昨天,急赶慢赶才没把上午的那一场《肖像》误了,这还多亏了现场设备出了问题因而延误了半小时的原因。这是一部记录父母关系和自己在这个家中的归属感受的纪录片,镜头有很多的呆照,连接一些宁静妇肃穆的日常场景,但是我认为有些镜头中人物姿势太硬了,或者
在早期电影中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被后来日渐成熟的电影工业切掉了,就是纪录镜头的时间和视觉的趣味。在一部艺术性很高的法国影片L'Hirondelle et la mésange (1920)中,一个镜头可能会很长,这种长度超过了剧情动作和叙事效率要求的限度。这个镜头可以是一个人很深景走来,可以是两人在驳船站着观看沿岸风光,还可以是一个人想去做一件什么事的很迟呆的动作,或者一个就人坐在那里。这不是纪录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