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如珉
提到科幻电影,马上能想到一连串的经典电影的名字,作为好莱坞乃至世界上很重要的一种类型片,科幻电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1902年的《月球旅行记》开始,这种超现实主义题材的类型片逐渐开始崭露头角,它在越发喧哗的时代里展现了一种超脱的对人生的一种展望和态度以及一种理想化的对未来的构思与理解。
之所以好莱坞在世界电影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还是其工业体系与市场发展的稳定与成熟,这种在技术上的大幅优势如果展现到实处,就是其科幻、魔幻等题材上的巨大领先。因为科幻电影本身是一种释放想象力与创意的东西,将人们极致的创造性通过视觉手段加以呈现,构成种种令人叹为观止又在情理之中的画面,如果想达成既定的那种想象的画面,就要借助技术的力量去得以实现,因此在科幻领域里,好莱坞作为一个造梦的地方是当之无愧的代表了顶尖的水准。同时在剧本方面,科幻文学一直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素材。由于科幻电影对投资、技术、画面、想象力、市场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所以目前国内鲜有尝试,毕竟拙劣的技术在打造画面时过于粗糙和虚假,这也是华语电影面临的在工业上的大幅度落后与技术上的远远滞后的结果。
悉数科幻电影的发展史,就会发现,当每个年代的技术达到一定局限时,终究会产生一种超脱的新技术来提高整个体系的成熟。毕竟相对其他题材,科幻电影是最依赖技术的一种类型。《月球旅行记》打开了这种题材瓶颈,活跃了整个电影人的思维,而接下来的发展中,各路电影人以神兵天降的架势为我们诠释了什么叫想象力。下面是笔者认为在技术和效果上具有超脱意义的几部科幻电影,它们在各自的年代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上面提到的开创先河的《月球历险记》。当梅里爱用那枚炮弹打入月球时,那一改变历史的画面终于让电影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以至于时隔了一百多年后,老马丁还在《雨果》中致敬这一不可思议的瞬间。那时没有任何的特效,通过极为简单的模型构建了这短暂的14分钟,也越发显示了这部电影的超前性和跨越性。

接着是1929年的《大都会》。这部影片基本算是大片的鼻祖,不论是16个月的拍摄时间,还是近四万工作人员的参与,都让这部影片成为影史上沉甸甸的不可磨灭的经典。尽管这部华丽的科幻巨制出德国导演自弗里茨·朗,但也对之后的好莱坞之后的科幻创作提供了方向。
然后是1977年的《星球大战》。想必这部应该是众所周知,影响了那个年代的整个美国,乃至延续到现在,如今的《星战7》依然没有停下脚步,卢卡斯一手打造的星战世界代表了整个特效技术的突破,它是历史第一部用动作控制摄像机拍摄的电影,也将工业光魔这一好莱坞金字招牌一手缔造,里面的经典场面比比皆是。

接着是1991年的《T2》。卡神的集大成之作,如果说《T1》、《异形2》作为一种卡神在科幻领域的探索,那么《T2》则是让整个世界目瞪口呆。卡神结合工业光魔打造了这部最具有跨越时代意义的科幻巨制。作为史上第一部投资过亿的电影,里面的令人震掉下巴的镜头实在太多了,其中T-1000这一经典形象是影史第一个用CG创造出的角色。卡神也一举奠定了技术之王的地位。

最后是2009年的《阿凡达》。作为技术与科技的先驱者,卡神的探索与创新能力无与伦比,当他缔造的3D巨制呈现在大家眼前时,再次震撼了整个世界,同时研发两年的面部捕捉技术让电影角色栩栩如生。尽管3D也是之前就玩过的东西,但卡神潜心研发多的结果让所有人大跌眼镜,逼真的出屏镜头和打造的整个潘多拉世界让人们相信了电影存在了另一种可能性。这个宇宙之王一直活在如何颠覆电影或者改变电影的规矩的世界里。而接下来的《阿凡达》续集中依然会奉献独一无二的先进技术。

当然,整个科幻电影历史中,还有太多值得铭记的瞬间,《黑客帝国》的子弹时间、《侏罗纪公园》里栩栩如生的恐龙、《指环王》里的动作捕捉技术的咕噜角色等等。这些经典的技术和画面都促进了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创新。以上的电影都在让技术在科幻电影中得到了极致的发挥,也为想象力提供了实现的保证。其中还有一部电影笔者没有提及,因为实在过于庞大,过于超脱,不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科幻的寓意上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因为詹姆斯卡梅隆把这部电影连看14遍,才决心要做一名导演,这便是《2001太空漫游》!
(这个75秒的镜头花了工业光魔6个月——《深渊》)
(著名的子弹时间——《黑客帝国》)
(第一部数字技术打造的角色——《侏罗纪公园》)
(谁说诺兰不会玩特效——《盗梦空间》)
(第一个真人动作捕捉角色——《指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