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昱:原载 《电影文学》2010年第2期。
[摘 要] 新生代电影是目前中国电影理论界较为关注的研究对象之一。杨晓林新著《叛逆·困惑·回归:中国新生代电影比较研究》以比较电影理论为经,以导演及其作品为纬,首次自觉构建“比较电影研究”的学科概念,并将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结合、整体把握与个体突出并重,实现建立“比较电影研究”理论体系的可贵尝试。
[关键词] 新生代电影;比较电影理论;杨晓林
海派的特点只在一个“海”字,是容纳,是扬弃,是多元、是商业,是背靠大陆,张开双臂面向大洋彼岸......
贺 昱:原载 《电影文学》2010年第2期。
[摘 要] 新生代电影是目前中国电影理论界较为关注的研究对象之一。杨晓林新著《叛逆·困惑·回归:中国新生代电影比较研究》以比较电影理论为经,以导演及其作品为纬,首次自觉构建“比较电影研究”的学科概念,并将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结合、整体把握与个体突出并重,实现建立“比较电影研究”理论体系的可贵尝试。
[关键词] 新生代电影;比较电影理论;杨晓林
选自:张阿利 曹小晶 杨晓林等合著《中国电影精品读解》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背景资料:
香港胡同制作和太原强射线广告公司1997年联合出品
编剧:贾樟柯
导演:贾樟柯
摄影:余立为
主演:王宏伟(饰小武) 郝鸿健(饰梅梅)
影片1997年获得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大奖:沃尔夫冈斯道奖;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第20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热热汽球奖;第17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龙虎奖;第3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潮流奖;1998年比利时电影资料馆98年度大奖:黄金时代;第42届旧金山国际电影节首奖:SKYY奖;1999年意大利的里亚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读解分析:
《小武》是贾樟柯故乡三部曲(另外两部是《站台》、《任逍遥》)的第一部,连获8项国际大奖,而他当年仅28 岁。在此之前,他于1995年曾拍摄了一部58分钟的短片《小山回家》,该片曾获香港独立段片及录像比赛故事片金奖,参展第21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小武》在法国放映时连续四周票房第一。法国的《电影手册》对贾樟柯评论说:“他的创作手法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他的影片表明了中国电影复兴和活力”。德国著名电影评论家乌里希格雷戈尔称他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因此,在电影圈子里,有评论认为“王宏伟是表演里的一匹黑马,贾樟柯是电影界的一枚炸弹”......
选自:张阿利 曹小晶 杨晓林等合著《中国电影精品读解》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背景资料:
北京电影制片厂、北京东方大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1996年联合摄制
编剧:朱文
导演:章明
摄影:姚小蜂 周明 丁建城
主演:张献民(饰麦强) 钟萍(饰陈青) 李冰(饰马兵) 王文强(饰小吴) 杨柳(饰丽丽) 修宗迪(饰老莫)
本片获第十四届都灵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和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第一届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大奖“新潮流”金奖;第11届瑞士佛里堡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和“国际电影协会联盟奖”;第15届加拿大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首奖“龙虎”奖;第11届日本福冈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第12届法国蒙彼利埃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第12届法国蒙彼利埃电影节“评委会奖”。
读解分析:
这是第六代导演章明的处女作。另一部是2001年出品的《谜语十七小时》。
《巫山云雨》突出体现着第六代导演的艺术追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巫山云雨》突出体现了第六代电影人的现实主义回归和对中国人当下精神状态的关注。
巫山云雨,这个词在中国的有其特定的含义,来之于楚襄王和巫山神女那个可遇而不可求的情爱故事,后来以至于成了男女欢爱的代指。但从电影的内容来看,这显然不能涵盖其全部意义。这部电影另外有个英文名字In Expectation(在期待之中),如导演所言:这是一部关于期待的电影。身处巨大的空白状态之中,期待爱、激情、奇遇以及无休无止的生命的责任,让人再次对生命感到尊敬......
选自:张阿利 曹小晶 杨晓林等合著《中国电影精品读解》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背景资料:
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和金桥国际贸易公司1994年联合摄制。
编剧/导演::管虎
主演:孔琳(饰叶彤) 张小童(饰郑卫东) 耿乐(饰彭威)
参展维也纳第三十二届国际电影节;参赛法国蒙彼利埃亚洲电影节,导演管虎任电影节评委会主席(获荣誉市民奖);参展丹麦奥胡斯国际电影节;参展香港国际电影节;参加日本东京中国电影节(票房首位);参展上海国际电影节;长春电影节。
......
读解分析:
该片是管虎自筹资金拍摄的处女作,也是最能体现第六代电影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有以下几个突出特征。
第一,对个人生存体验的表达。《头发乱了》以逼近现实著称,影片裸露了当下青年的群体心理状态,乱的不仅仅是头发,更是内心的秩序。影片中一个个日常化的生命状态,传递的既不是以往那种观众已经十分熟悉的对于道德的高扬和对意识形态的神化,也不是对秩序重建的呼吁或是人性悲喜剧的铺陈,而是再现生命中无聊、苦闷、徘徊与挣扎的真实感受。它的核心主题是信仰失落后的精神迷茫......
杨晓林[①] 发表于《同济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81-87页。
摘 要:好莱坞类型电影市场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戏剧电影美学,而在现代主义电影理论影响下的欧洲艺术电影创作中,故事性和戏剧性常常是被弱化或消解了的,这也导致其在市场上遭受冷遇,最终不得不向戏剧美学皈依。好莱坞戏剧电影美学与中国历史悠久的戏剧理论通过市场的整合,产生了中国早期的电影美学——“影戏观”。中国新生代贫困人生电影既蜕变于传统的“影戏观”,但是在市场的压力下又有策略性的背离,可名之为“新纪实影戏观”......
内容介绍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7月出版
发表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内容提要]:中国第六代电影[3]以全新的姿态叛逆了第五代民族寓言电影以及转型后的商业电影,开拓了新的表现领域,丰富了中国电影的题材类型。从纵向比较的角度来看,第六代电影关注中国当下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大胆表现转型期社会存在的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第六代电影表现出对审美现代性问题的深刻思考,为民族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更多哲学思辨的内容,使中国电影由关心民族解放、国家振兴、个性解放、文化复兴转向对人类文明的反思上来,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发表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上海·同济大学杨晓林 (上海)
男 摩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