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看了大卫·里恩两部作品,内核都是关于婚外恋,当然《日瓦戈医生》看上去有一个更宏大的时间和空间的格局。
正如之前看里恩另外两部奥斯卡奖得主《桂河大桥》和《阿拉伯的劳伦斯》的感觉一样,它的作品都是在一个大格局的战争背景下,聚焦在个人的纠葛和选择上,既然片名叫《日瓦戈医生》,而不是《俄国往事》,自然没法指望这部作品有更大的关于战争和人性的思索,但是就日瓦戈医生这一生的故事而言,也和劳伦斯上尉的传记一般,显得充满主观色彩而欠缺提炼。将近200分钟的电影很漫长,但是居然却没有解决两个关键问题。
1.这是个什么医生?
这个背景和经历复杂但个性简单的男子,日瓦戈医生,在全片里没有哪怕一次涂过一滴碘酒或做过一次手术,也就在红色革命时期包扎过一个伤口而已,因而,作为观众的角度无从得知,究竟这个医生是如何履行自己天职的。
2.这叫做什么爱?
大卫·里恩自始自终没有对时间和人物剪辑时作任何标记或者字幕,甚至旁白里也没提到,顺其自然的让观众自己去猜测他在战地医院如何爱上了拉拉,拉拉如何爱上了她;他为何一人下火车去查看而险些被拉拉丈夫陷害;他如何逃离游击队的控制;他既然学里幻觉见到唐尼亚和儿子,为何不去莫斯科寻找;那如果他的真爱是拉拉,他又为何没做过寻找。等等等等。一系列的谜团,里恩似乎不想去回答,不可否认这部作品的结尾和开头相对应的奇妙,三个人物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宿命论,但是在宿命论的前提下,他们三者的爱又是如何的,片中找不到答案。
所以总体而言和《相见恨晚》一样,它又一次把人物在自己的婚姻和婚外的爱情作为了一条主线却没办法提供有信服力的说明,让人不断地去假想,而最后得不到答案。当然,配乐和摄影是本片的亮点,氛围的营造上,这两个元素比剧情和导演调控更棒,无怪乎奥斯卡给了这两个奖而非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之类。
虽然本电影的片长是标准的史诗电影长度,但是光长没有用,观众没有爽。很多电影通过绝妙的剪辑,有着时长时短,时快时慢的节奏让观众感觉甚好。而它长了,却在该深入的时候没有深入,该快速的时候没有快速,于是,你们懂得,该像片里的主角一样,找婚外恋了。